原始 > 封建 > 資本 > 共產 > 超資本 > AI科技文明
台灣一直有走私的問題,以後與中國往來更加頻繁時走私將會更加嚴重,如果台灣可以調整國家的稅務結構,降低國內民生物價,應該可以降低產生走私的誘因,也能提高出口的誘因。
在美國一般日常用品是極為廉價,尤其是大賣場所賣的食物。台灣在八○年代為了出口賺取外匯,在美國只賣台幣九千的台製電視,國內民眾得花快二萬才能買到,也許我們這種為了賺取外匯而犧牲國內策略應當重新調整 ( 日本也是相同模式 ) ,這對其他產業和一般大眾並不公平,如果我們把一些他們享受的優惠拿掉,一些賺錢企業就不一定能賺錢了,當然如果不是巧立名目的研發創新,政府補助還是有必要的,但用大家的錢去補助某些企業創新,那成果不必分享給其他公司 ( 或大眾 ) 嗎?
另外政府透過稅制而大幅降低國內物價,要是能夠讓一般單身國民,每個月只領二萬多元的薪水也能夠不困難的生活一個月 ( 尤其在吃的方面 ) ,如此與調高薪資就有同等效果。
當然大幅降低物價首當其衝必定是農業,傳統農業耕作一定會受嚴重打擊,加上各種低價農作物的大量進口,農業勢必只能朝特別特殊性與農產再加工等方向發展,否則東補貼西補助人人都有獎的農業保護政策,早晚會將台灣所有產業拖垮。如果全國性的「 社會新學習運動 」能成功推展起來,從事傳統農業人士透過完整的知識系統,獲得充足知識來面對自己的改變。
台灣面對中國的大量且低價競爭,過高的物價對我們往後發展生存將造成不利的惡性循環。以餐飲為例,作者在台灣一週的花費在中國可以享受一個月而且更好的品質,我們如果還不重視這個問題,將物價合理下調,以後台灣老百姓的個人資金會慢慢往對岸移動。
如果兩岸直航前,我們沒有計畫調降國內物價時,台灣一定會變成香港一樣,民眾把國內賺到的錢帶去中國消費,甚至提著一輩子的積蓄去對岸養老的社會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