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 > 封建 > 資本 > 共產 > 超資本 > AI科技文明
不管是台北大都市或者林口那樣的小城鎮,一定要先有都市建設規劃,而且是深思熟慮要發展成什麼樣有國際特色的城鎮都市。
確定方向後,第一步一定先得把該地區有特殊價值的天然地區畫出來,成為永久自然保護地,這些地方是所有生物共同享有,不光是只有人類才可使用,然後其他地方才是人類可以拿來設計規劃的。
作者認為,只要把需要的人行道,及依大樓高度來計算,棟與棟之間的應有建築物距離得保留多少綠地空間?建商只要將這種面積 ( 空間 ) 空出來,政府對於建築物本身,實在沒有必要訂什麼建蔽率、容積率來限制建築技術的發展,或者說建築物因沒有建蔽率或容積率的限制,房子會規劃的更適合人居住,房價會低一些、外型設計也將更多樣。
更重要是,我們不該浪費每一吋土地空間。即便是一條路上,政府要在那裡要留一片大面積來做公園綠地,應當事前就先規劃出來,大家平均移動或縮窄面積來分擔這個公園,不要讓每一棟 ( 建地 ) 留那麼一點點空地做綠地,那實在沒什麼意義。
只要能在技術及安全確保下,附近沒機場限高或在斷層帶上,建商能蓋多高,政府就該讓他們蓋多高。如果可以,也事先請他們將地鐵捷運出口預留好 ( 減少大家的成本 ) 。
台灣建築,要盡量朝上 ( 高樓層 ) 和下 ( 地下空間 ) 發展與開發,如此我們才能盡量將大自然空間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