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提供POLO最新的觀念與資訊,給您全球化與嶄新的視野,解決台灣目前社會困境方案與思考方向。
所謂小販式行銷,如同在傳統菜市場內聚集數十或上百小販(經營管理者),各個老闆憑著人情交際手腕,和其他雷同商家競價叫賣。
在同質性高(每家賣的產品大同小異,服務方式一樣)的商場裏,價格自然成為客戶唯一的選擇指標。這種商場不是同一產品來源管道太多造成維修服務困難,便是產品來自同一個管道,削價競爭毫無利潤可言。
光華商場及一波波興起如NOVA、χ-資訊生活館、BIT東區巨蛋資訊廣埸,這集合賣場本質上都是小販式行銷的運作模式,或稱為菜市場行銷。
也許有人認為這種競爭可以讓消費者得到好處,其實不然。如果從生產開始分析到商品交至消費者的手上,可以瞭解事實並非如此,消費者反而犧牲更多原本可享受的服務。
國內市場是由一個中間仲介者把持著,在這埸遊戲中獲利的不是製造商,也不是小販(零售商)更不是消費者,而是那些大型中間批發代理商。
他們掌握並壟斷通路內龐大的資訊和消費情報,在商業機密下,製造及零售商和客戶所得到的資訊只是那些批發代理商得處理掉的存貨或能創造高利潤的產品。
大型中間批發代理商必須有足夠的利潤來處理物流配銷及維修服務。例如一日高達三次配送。
這種成本費用遠遠超越製造及零售商利潤,消費者分擔更不是購買前應有『知』的權力或享受更多售後服務,而是付給批發代理商加工費,往往這些加工是多餘且浪費。
小販在這個遊戲中的地位是最弱勢,他們就像傳統戰埸裏用來犧牲的步兵角色一樣,配備最少支援缺乏,在批發商的策略裏他們被當成最前線營業員,這些人不但為代理商促銷商品教育消費者,還得負責埸地租金,連廣告促銷有時還要向房東、政府稅務機關周旋。
如果虧損倒閉,代理商們不必負任何道義責任,反倒在意貨款是否虧欠甚至對簿公堂落井下石。
許多掛著推展加盟連鎖事業,總公司目的只是為了加盟金。所謂的加盟只是來掛個招牌,放個粗糙陳列架和廣告傳單海報等生財器具,每個月打兩三通電話就叫加盟,有沒有賺錢也不關自已的事,有的付了大筆加盟金後其總公司就惡性倒閉也不少,加盟者就如同冤大頭一般,每年付出數十百萬的加盟金。
與日本經銷店相比,國內產商對經銷商協助支援相當不足。廣告傳單海報、EVENT活動協助、陳列、管理KNOW HOW技術、提供相關軟硬體、特價品贊助等後勤工作可以說『能省則省』,廠商的心態大半是『我能給的就這些,自己看著辨吧!』、『沒有工具就用勞力』。
上游對經銷商的態度是「倒閉也就就算了」,再找別家,那些資本雄厚的銀行團也是一樣冷眼坐視著,一有風吹草動就連付員工薪資也被抽回,沒有任何翻身機會。也因此國內惡性倒閉經常上演。
最常見的就是倒閉前一、二個月大量進貨(通常他們會先與廠商交往半年以上來取得信任),他們會先找妥買主,進貨當晚便把大部份貨品轉到買主的倉庫內,等到一堆支票兌現當天,深鎖的大門內早人去樓空了。
加重問題的另一個因素是,台灣目前治安、海防、人口管制,犯罪防制,處理及破案能力都出現有史以來的嚴重漏洞,各種經濟犯罪無組織計畫防治,犯案後這些人能輕易地藏匿或出境(合法或非法)這更助長犯罪猖獗。
環境劣質現象,業者和商家所建立的依存關係和資訊交流非常薄弱,這種粗糙廉價的產業關係令人擔憂。
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好不到那裏。眾所皆知,國內消費環境經常罔顧對消費者『知』的權力。在資訊電腦業界更為嚴重,有些業者甚至用欺騙手段對無知消費者推銷過時品。
消費者所獲得的資訊常是片面不全或偏頗不實,因為小販背負太多成本且無支援,不得不想些辦法來賺錢生存。
這些集合賣場有明亮舒適的消費環境,但這種服務品質空洞化及二次三次批發造成成本高漲並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