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因科技賦能而無所不能
不再有失業貧困弱勢的狀態
當「機器手臂」不到 5萬元時,一種全新家電:「智慧幫手」將會出現。
我們做事時常希望有個幫手在旁邊協助,也許只是扶個手、接手任務、拿東西,跑腿,這時如多一隻手(機器手臂幫手)就方便許多,如今在電腦科技進步下,「機器手臂」與AI整合,這種像科幻電影的劇情已經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現,當它價格從近百萬降到五萬之內,一種全新家用電器的產品及市場將出現....這是前天上課的感想。
老師指著桌上教學的單隻機器手臂說,前幾年買它時要90多萬。有同學分享最近中國要上市的整台機器人只賣台幣80萬,且機電功能更強大(馬達有力可拿更重的東西及行動更快),如果分拆它各兩隻的手臂及雙腳、頭部及身體,那它單手臂成本就已到達家用電器的奇點(快速發展的轉折點)。
這種「智慧幫手」家電將分成固定與移動(如掃地機器人)兩大類。
前者可能是放在行動不便長者的床邊或輪椅上,協助他們定時吃飯喝水、換藥餵藥、身體翻動與按摩功能。或在廚房協助切洗菜、拿盤洗碗、烘焙攪拌、搗蒜去皮、除蝦腸魚肚、翻鍋防焦、顧火關爐、助拿滾燙鍋具或接手炸物噴油任務,甚至多裝幾隻手臂,讓它們完全接手廚房的多數任務。
後者功能就更廣了,除具備前者功能外,還能成為家電與家電、或過去電器使用的前後環節任務,如把髒衣服拿到洗衣機洗(加清潔劑)、洗好拿出來晾、乾了收進來,讓很多日常費時工作(包括倒垃圾、拿信件、遛狗.....)就可以讓這些「智慧幫手家電」來接手,讓科技真正幫我們完成真實世界(實際物品)的任務,這是過去電腦只能處理數位世界東西最大不同之處,將智慧電器與無智慧的傳統電器或是各種真實的東西,能夠自動化地串聯起來。
其實很多這樣的任務,並不需要複雜昂貴的人形機器人,而且大半能量去維持它的兩腳走路及平衡,其實用人類發明的輪子會更高效,因此機器手臂加上能移動且纖細的平台(執行任務時動態負重並效維持重心),在人形機器人發展前中段是更好(實用)的階段選擇。
中間許多的產品設計與商機,想想就實在驚人,台灣(政府)也許得想想這個「智慧幫手家電」的發展規劃,讓台灣半導體優勢發揮到品牌產品與服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