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因科技賦能而無所不能
不再有失業貧困弱勢的狀態
兩個月前,小編完成「新強勢商業邏輯-從免費中賺大錢」的新書寫作,由於沒名沒氣連絡幾家大出版社都沒人理,只好自己嘗試採用電子書的方式發布 。原本想與一些廣告公司合作,放些廣告在電子書內以弭補作者這段時間投入的基本開銷,但想歸想,懶得到外頭拋頭露面的小編還是先發(行)了再說,或許,廣告公司看到後會自己找門來(事後證明,凡 事還得靠自己主動)。
運作的商業邏輯非常簡單,看書免費(反正電子檔也沒有額外成本支出),以廣告為主要獲利來源,如果內含商務(購物下單)功能可能還有額外 收入,為了能快速與業主(廣告提供者)建立關係,初期提供免費服務誘使嘗試,用實際廣告效果數據來取得信賴,而免費的閱讀模式可以快速建立讀者群(客戶),進與出(廠商與客戶)關係均可流暢。
雖然,此商業邏輯沒有重大矛盾之處,運作起來應該能成為趨勢,而且要吸引作者投入也很容易;要成功,最好是像PCHOME這種有龐大會員的媒體來經營,便可水到渠成。這樣 ,對下廣告到某免費電子書的業主,能馬上提出:「對此類型的電子書訂閱者有十五萬會員,符合您廣告的客戶族群(如年齡、性別、學歷、職業、所得…等)有四萬人,我們會有先進的廣告追蹤技術來核對效益, 電子書不像廣告EMAIL人家還沒看到就丟(刪掉),有內容的東西人家雖然不看也會保存起來,廣告效果非常持久,您要依符合會員人數、廣告點閱效益還是實質成交方式來下廣告? 而廣告要單純固定還是依時間限定?」
由於小編沒這種資源,所以只能實驗玩玩,研究其中的關鍵技術而已。
為何「電腦雜誌」很合適。首先電子書必須透過電腦來閱讀,而「電腦雜誌」的讀者多半為電腦使用者,商業邏輯最困難的部份正好克服掉。
第二、「電腦雜誌」的資訊來源多數由電腦相關產業主動提供,部分業主還兼作者(指提供大量資訊),資訊來源(管道)充裕。
第三、傳統「電腦雜誌」多半一個月才發行一次,從截稿到排版、校對、印刷、發行(運送)中間大概要浪費一週時間,但免費「數位電腦雜誌」無須傳統印刷與實體運送,一個月至少能發行兩到三次,甚至每週出刊, 如此較符合資訊產業講求時效的需要。
第四、傳統「電腦雜誌」幾乎只做LOCAL(本地)市場,如果採用「數位電腦雜誌」方式運作,可同步同時推出各國語系版,此模式能同時讓台灣產品在全球曝光(廣告),比其他方式廣告更具投資效益。
第五、根據我們實驗多本「免費電子書」的經驗,「數位電腦雜誌」可很容易將商業運作(如網路下單)內坎在裡面,電子書可視為一個迷你網站,功能與威力無窮,也可與一般網站 整合運作。
第六、如採CHM格式、閱讀電子書無須安裝任何閱讀器,目前微軟的WIN98、2000、XP、2003等作業系統都內建閱讀功能,可迅速推廣。
第七、如果一開始就規劃國際市場,經營者財力有限,寫一份不錯的企劃書讓國內著名的資訊公司看(能多家公司共同合資更好),他們應該會很有興趣,尤其是投資更新式的商務 交易部份。
最後。夥伴問到如何與其它電腦雜誌競爭時,小編說策略同樣簡單,看PCHOME、旗標這些出版社收人家多少錢,我們便打對折即可,反正成本與運作模式他們都不是對手,而且會員累積數量能馬上超越他們,因為我們的東西免費,背後有電腦產業(包括資金)在支撐,專業度與價格更有優勢,而且能配合業者(新產品上市)行銷、EVENT、會員 主動需求一起運作,甚至將對手網路商務的電腦產品吃下來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