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因科技賦能而無所不能
不再有失業貧困弱勢的狀態
----- Original Message -----From: MaggieSent: Wednesday, March 26, 2003 9:26 AMSubject: Fw:寬頻業者削價競爭,網友受惠撿便宜!哈囉~
好久不見囉!上次看到報導說寬頻又降價了
就把我原本的ADSL給換成這家的了!
真的是給他有夠快喔,一首MP3不用30秒就OK了!轉寄給你看看
-----------------------------------------------
寬頻業者削價競爭,網友受惠撿便宜!
記者黃淑娟/綜合報導
電信業者降價促銷價格戰又開打了!目前業界三大主流中華電信、東森寬頻與Giga超媒體為了增加寬頻服務量,大舉調降上網費用,正是升級為寬頻網路的好時機。
不僅是文宣海報戰,電視媒體上也大舉開打。明眼人士應不難看出在廣告內容互相嘲諷的有趣情形。其實在寬頻服務總類中,纜線數據機(Cable modem)由於挾著技術上的優勢,能提供遠比ADSL快上數倍的寬頻服務,同時價格上又省去了中華電信的線路租用費,因此在這一波拉攏客戶的競爭中,前景備受看好。除此之外,三家寬頻服務公司還大手筆贈送各種超值好禮,其中又以東森寬頻電信公司提出之「台北東京旅遊」為最大獎項。這波價格戰估計延續至 六月底,有意晉升寬頻階級的朋友,可趁此時大撿便宜!
東森寬頻服務:http://www.cablemodem.net.tw
Dear 梅子(Maggie)
降價多少?寬頻又有多寬?
看這兩年台灣的電信業者(尤其是中華電X)根本沒長進,什麼64K便宜、企業最佳雙向512K、飆網用下傳T1上載384K,和我目前20M(有需要時還可以改成100M)相比,那些廣告詞還真是笑話,那種也叫寬頻?這裡是光纖拉到樓下(B1)的小機櫃(約100*80*60cm掛在樓梯旁),裡面有兩個機櫃型的路由交換器、一台小型UPS(不斷電)及四條由ISP拉進來的光纖(兩條做備援用)線,從樓下機櫃以CAT5的網路線直接拉到客廳,一棟各有一個機櫃,每棟有12樓每層有四戶,本社區共16棟。你可能會想我是住在台北市哪個寬頻社區,一個月的資訊及線路費一定好幾千甚至上萬….,錯、我現在在對岸的廈門市海邊、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對面的明發國際新城,ISP是長城寬帶,這裡只收一種費用沒有分什麼資訊或線路費,一個月只要人民幣150元(約NT620)如果需要固定IP只要每月加100元人民幣即可,下載MP3不用30秒的1/5。
不要說韓國、日本、新加坡早有100M光纖網路到家,你能想像對岸是一個比台灣落後10年(比喻)的地方,平均所得只有我們1/6~1/18之間耶,他們都做到了那台灣呢?(據說目前同樣一公尺長度的光纖還比甘蔗便宜許多,中國都用買起我們卻用不起,更好笑是台灣竟然還是光纖製造大國 ,政府這幾年到底在忙什麼?
別人已經跑了幾百公里我們卻還在原地踏步(三年了),由此便可得知台灣經濟為何嚴重衰退(落葉知秋),我猜可能是我們總統不大會用(少用或更本不用)電腦的緣故,也因此不知電腦、電腦軟體及網際網路(資訊、數位產業)發達的重要與未來關鍵性,如果是我們是由這一代(受電腦資訊洗禮)年輕人當國家領導,第一步就是把網路費用降到最低的水準(政府應該想辦法讓業者成本降到最低:如線路建設費用由國家負擔,並完全開放競爭,像第三代電信執照就因該低價發出起碼發個二三十張,誰都知道有實力有本事的才做的下去,才不會有些公司只會透過政治關係靠轉賣執照賺錢)。
像上世紀國力強弱是看識字率及教育程度,這個新世紀將是資訊、數位產業發展及運用程度、頻寬多寡所決定(ps.教育程度還是很重要),如果台灣(領導者)想讓經濟發展(尤其考慮要與對岸大陸分工及競爭),想追平或超越日、韓甚至是先進歐洲國家,就因該好好思考未來格局,開始做些實事(著眼關鍵處,不要只是喊口號政策或做些枝枝節節小事),否則目前政府推動的數位內容產業發展根本是路上行舟,缺了關鍵的水哪動得了。
新加坡為了自己能成為世界第一,推動新加坡NO1計畫(意指該國有強烈欲望讓某些領域或產業成為世界第一),我們政府為何不能讓台灣也有一些讓全國人民共同追求並激起熱情參與的台灣NO1計畫,有這種計畫還怕反對黨不配合,人民有個願景與期望追求,痛苦就自然消失。
而台灣NO1計畫(因以5-10年甚至更長時間作規劃),那種一年半載甚至兩三個月就能達成的計畫,我想與台灣能真正在世界站上NO1的地位將沒有意義,因為其他國家也能夠在短短幾個月追上,實質意義也不會太大,除了網路費用降到NO1最低的水準,各行各業開放自由競爭,尤其是長期被公營事業霸佔的產業領域。
資訊數位產業要發達,寬頻及網路費用是關鍵外,教育(從小到大的學校)改"良"才是成功之鑰(因該說教育是各行各業革新的基礎),如果台灣不把『入學困難畢業易』給反轉過來,10後台灣教育產業將被大陸教育產業徹底擊潰,除了台交大清華這種高素質大學能存活下來,因為這些學校出來的學生(甚至只有否些科系)有競爭力(本事),而那些普普通通的大學將來如何面對大陸的競爭(例如台灣學生不用考試就可以就讀廈門大學,而且當成財神爺伺候如請吃尾牙,連廁所都有專用,只不過一年學費要美金3400元,不過也與台灣差不多)
我想不透社會為何擔心大學太多會影響畢業學生的品質,除非是大學本身(整個產業)缺乏彼此的競爭,反正目前還是賣方(學校)市場,只要與教育部、師範系統關係良好,開學校比開間軟體設計公司還簡單,更不需要什麼高難技術。如果讀書階段(不管是國小到高中)都有評鑑機制(除了傳統考試外,團隊合作、作業報告、上課時的問題提問與發覺….因該占60%以上)為何還要有聯考(不管是改良或其他形式)?
像我弟今年應該(通常)會順利從研究所畢業,之前他花兩年半時間補習,而且比現在用功(打電動的時間稍微少一些),不過這樣教育有何意義呢?,再辛苦只要考上了就沒事了(頂尖的學校或科系除外,但這畢竟只是少數),而且補習時間還還長過研究所,真是讓人覺得沒道理,如果台灣每年有10萬人,每人將兩年時間浪費在補習上,如果加上國中高中….台灣競爭力就這麼平白流失,可怕的是考上後會不會還是競爭力流失?
讓台灣的教育變成『入學容易畢業難』,教育部還能提供如美國評鑑各大學院校品質指數讓學生參考選擇(程度好的選難度高的學校,反正不同水準各有歸屬不是很好嗎),總不能讓台灣學生都成為醫師,或設計半導體吧?
不過上述改革如果學校數量不足還是會失敗,因為學校還是賣方市場,就像貧窮快餓死的人給一碗難吃的飯(甚至發臭)他可能也會吃下去。我覺得大學愈多越好,因為台灣還有一大群(至少占總人口一半以上吧)只有高中畢業的成、中年人,需要政府給他們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讓他們激起對未來的願景與獲得專業知識的機會,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與內容進行,如果有大學文憑會比勞委會職訓局有費用補助XXYY的職業訓練要來的有效。
像國外大學紛紛來台招生,台灣如有足夠的大學也可以向海外招生,我想對岸學生會很有興趣,至少可以減少這邊學生往大陸跑的誘因,如果一些公立明星重點大學能夠更專精更頂尖於世界,最好是將不重要的科系及學生裁掉,由其他合適的學校吸收,更多的資源給頂尖的人才能發揮NO1的價值,對國家(大家)才有貢獻,學校名氣才有世界NO1的機會,為何不讓世界NO1的教授來台灣,不要只想台灣學生只有出去才成能創造成就,為何日本科技及教育界就不這麼想。
教育改革成功與否將是支撐台灣產業轉型的基礎,而教育本身也是一個產業,而且會是最國際化的產業,相對製造(通常伴隨污染)終究會在中國落腳壯大,我們不必將半導體工廠蓋在自家門口,讓直航中國就像台北到高雄一樣便捷便宜,鼓勵台商到中國發展,十年後也許台灣可像以色列左右美國經濟一般,換一個角度來想,我們各行各業能透過教育與高科技產業的轉型發展,利用中國的各種資源發展本身(例如將中國頂尖人才吸引過來,讓國內民生物價低廉且穩定,傳統產業在中國發揚光大並進軍世界各地),誰說台灣科技與生產毛額10後不能超越日本、新加坡,如果二十年後台灣九成人口為大學畢業,雙碩士或博士超過人口一半(也許層次不一),連打掃清潔都使用高科技垃圾也能變資源,你想台灣那時會是何等強國(發明與創新也都NO.1),或許那時台灣下個目標就是超越美國,Yes,We Can。
除非我們只會選沒視野,只會選出喊口號的總統。身為台灣一份子,都應該為台灣未來盡一點心力來督導政府施政方向,您說是吧,以後五百首MP3不用30秒就OK才是有夠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