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二次啟蒙「去奴解愚」!



人類因科技賦能而無所不能
不再有失業貧困弱勢的狀態


加入「人本幸福企業」
推動團隊 Line 群組

思維啟蒙、重建信仰、認知升級

思維啟蒙、重建信仰、認知升級

線上閱讀:https://dgi.tw/id/888


2004/11/30 00:00 其他 - 生活智慧 POLO POLO   34843  

從知識、經驗到生涯過程管理

最近小編內人接一個翻譯的CASE,對方要求寄一份簡歷,那時快到接小孩下課時間,所以她匆匆忙忙打(打字)了一下就寄過去,隔天問寄了哪些內容,她抱怨說:「昨天那麼趕,所以重點都沒寫到」。小編笑她說:「平常叫妳做知識管理,妳就不聽,像我要做一份詳盡簡歷也不用三分鐘,真不知道妳的電腦是拿來幹嘛用」?

最近小編內人接一個出版社韓文翻譯CASE,對方要求寄一份簡歷,那時快到接小孩下課時間,所以她匆匆忙忙打(打字)了一下就寄過去,隔天問寄了哪些內容,她抱怨說:「昨天那麼趕,所以重點都沒寫到」。

小編笑她說:「平常叫妳做知識管理?應該叫經驗管理,妳就不聽,像我要做一份詳盡簡歷也不用三分鐘,連一些經營計畫書,投資報酬估算,利用建立的管理系統內許多參考(包括自己做的計畫)與範本資料,很快就可以完成,真不知道妳的電腦是拿來幹嘛用,還買那麼高檔」?

電腦拿來幹嘛用?這的確是一個大疑問。到摩斯漢堡用餐時一邊打開NOTEBOOK看EMAIL,吸引四週目光而覺得自己很時髦?將名片資料建到OUTLOOK就叫知識管理?打網路遊戲也稱為學習電腦?從小神通(8位元)到現在奔騰及64元電腦,究竟電腦我們發揮了多少實際用途在我們工作上,甚至是生涯過程裡。

也許看到在我們生活週遭許多對電腦恐懼、拒絕的人,也很難表達些什麼。

有時聊天或討論事情拿出電腦時,朋友常會訝異說:「拿電腦要幹嘛」?

我答:「沒辦法,電腦已經成為我身體的一部份,沒用渾身會不舒服,而且跟你談事情的時候,我的電腦(指軟體系統)可以馬上彈出相關佐證與完整資訊」。其實較正確的形容應該是說,電腦已經成為小編的腦袋沿伸,大腦一些資訊儲存連結是放在電腦裡,而電腦內的資料儲存與管理使用系統(軟體),是依照小編的大腦思考行為、模式與習慣而規劃出來的。

當然小編的程式技術能力有限,離理想模式(軟體功能)還有一段距離,當然也期待微軟或其他公司能推出接近或實現人類使用大腦資訊特質的套裝軟體來,以資料庫為核心結合程式設計(每個人可依照自己的需求設計功能),文書與各種資料編輯的系統,而且能與他人分享。

從知識、經驗到生涯過程管理,彼此有什麼差異嗎?

知識管理偏重知識分類與累積的管理與查詢。

經驗管理則必須對分類與累積知識做模組化與再利用的工作。以小編規劃pBR軟體的「快速輸入」功能來比喻,知識庫內會建立我們的姓名、地址、電話、常用書信與計畫書的範本,程式碼等等各種知識(資料),當我們要寫一份履歷時,「快速輸入」便會將知識庫內的特定資料如個人資訊、工作經驗等資料取出來,貼到履歷文件中,整個過程可以在十幾秒內完成。經驗管理必須對知識做有效過濾、組合與資訊片段萃取,這樣我們便可以重新再組合一份新的資料,不管是一份履歷、計畫案或程式碼撰寫都是相同邏輯。

而生涯過程管理,則是將經驗管理內的知識做最佳化(去污存菁)甚至是個性化處理,而且是經過長時間焠鍊累積而成,這種資料可以是一個產品(如小說、軟體、設計圖、財務等等)或系統(完整的商業邏輯、與企業或資產管理系統整合)。生涯過程管理能反映一個人的目前生涯成就,它也許具備發佈、展示甚至是廣告及商業運作元素,當走到人生的盡頭時,我們能將一生的智慧結晶,可運作、有系統地傳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