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因科技賦能而無所不能
不再有失業貧困弱勢的狀態
網路廣播是作者目前對台灣新聞主要來源、像中國政府怕SARS會對社會造成嚴重恐慌與經濟失序,例如中國大多數民眾缺乏理性判斷與基本常識(與先進國家相比),隨便來個謠言始的民眾瘋狂搶購某些無根據甚至被神話成防治聖品,既使價格暴漲百倍,因此這裡關於SARS新聞都被淡化處理,好在網路讓作者知道較真實的新聞。
有次打低(搭計程車)到廈門機場,途中問開車的師傅(這裡對司機的稱呼)最近有種肺病好像很嚴重問他知不知道,他回答:『中國已經完全控制了,疾病已被消滅』,頓時作者無言以對,那天是作者送老婆及快滿四歲的兒子回國,就是擔心他們會在這裡受到感染。
多數中國民眾「無知」但是很有「自信」!衛生落後貧富差距大,大家卻都積極想往上爬、講實力很現實,這就是中國社會目前的現象,就像台灣二十年前民眾追求基本經濟滿足的幹勁。
中國拜世界科技的發展進步所賜,他們能以極短時間追上甚至超越台灣,如果他們政府讓人民更大自由,幅度將會更快。因此,目前正是台灣經濟深入中國的機會,尤其是傳統產業。因為今天中國大部分產業其經營方式與觀念都還很落後,國人熟知的燦坤、康師傅、旺旺、大黑松喜餅...都靠中國 而壯大,像一些在國內不怎麼出色公司在中國卻發展的令人不可思議,如上島咖啡、無名子自助餐、安德魯森麵包,也許這些台灣傳統產業運用大陸的資源,也有機會發展出如同麥當勞、肯德基、百事及可口可樂這種國際級的食品產業來。
不過,一旦中國讓他們大眾可以簡單廉價到全球各地旅遊,到時台灣經驗(產業、國際行銷、管理及資本)優勢將不在,他們模仿能力極強、可以自己到國際上募集資金、引進技術、模仿別人行業如何經營、甚至利用外國技術與資本來創業。中國市場和經濟崛起就像一部剛動起來的燃煤火車,除非前面軌道嚴重毀損,如社會發生嚴重暴動、與大國發生戰爭,否則這部火車將會越開越快,且全球著名企業都會搭上此列車。
但是請問我們的政府:「對於中國經濟與市場崛起、台灣的產業政策何在呢」?
我們政府視中國為毒瘤,說中國會把台灣的經濟掏空,列為拒絕往來的對象,甚至採取各種手段讓民間企業難以接近,那麼請問我們要發展的產業重點是什麼?這些產業將如何面對以後中國的競爭?其他不重要的產業有何處置?
今天除了台灣,世界各個政府都急著幫自己企業,進去中國搶好位置來掏金(以純賺錢為主),而台灣的核心競爭力為何政府恐怕確還無法掌握吧!一些見多識廣企業家的錚言,高層也只是聽聽就算,投資者也只好將公司設於香港、韓國或日本,拿他們的護照進出反而有競爭力,貨物交流才具時效及成本,台灣的企業營運中心計畫等同笑話。
從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每天於中廣合作的節目中似乎得不到明確的方向,雖然中小企業處有許多輔導與補助計畫,卻因為服務範圍太廣(缺乏焦點),又以新成立的小型公司為主要對象,問題是產業創新有分公司成立的時間長短嗎(成立一家新公司何其簡單)?而新公司能否持續經營下去是真正的問題,如果是真有淺力的新公司外界創投會主動接觸,政府對新公司的協助,等於拿大家的錢在做慈善事業,別忘了民間銀營行都有這些業務,政府要把力量放在將中小型企業輔導成中大型國際級企業才對,這才是中小企業處真正的任務。
作者曾與相關單位接觸過一段時間,實際接觸後的經驗,是政府所委託扶導單位只是想賺輔導費或租用他們的空間、設備而已,要不然就是協助貸款,我們官員所提出各種方案與日本通產省(相當我國經濟部)相比可用小兒科來形容,如果台灣產業政策沒先定出大方向,而且是五年、十年以上的計畫或目標都只能說是措施而已,台灣這幾年經濟衰退原因,就是太多經濟措施而沒有建立在大方向,缺乏重點型產業目標政策。
國外(如日本、美國)大型企業規模人數高達數十萬人,在全球設置服務據點,不少著名企業還設有研究所或專門研究機構,台灣缺乏的變是這種超大型企業,這種大企業才有能力做真正的研發。有超大型企業才能形成產業聚落,相關的中小型企業才會孕育而生,台塑南亞即是一例。政府與經濟部要重新調整視野,台灣往後的重點不再是中小企業,要把力量用在服導企業朝大型並國際化發展,有潛力的小企業民間創投與地方銀行自然會去照顧,政府要集中力量做大事。
以全球及核心競爭做考量,究竟台灣產業什麼要留(重點扶植與灌注各種資源)什麼不留(指不適合留在台灣發展)應該要有明確的計畫,否則什麼企業都要補助、要公司工廠都留在台灣,協助各行各業升級只會造成整個力量與資源分散,結果只會讓大家都失敗。如果協助不適合留在台灣的企業去大陸發展,他們自然會升級,當他們有能力向全球進軍時,難保他不在台灣科技設研究中心,如果硬要他留在台灣幾十年後也許連一個客服中心也 沒辦法設立,那又何必呢。